大量除酸
因國立臺灣圖書館館藏圖書大量酸化,在除酸的急迫需求下,歷經不斷改進,而成就了現今較具規模且成熟的自動化大量除酸(Mass-deacidification)方式及設備,例如美國國會圖書館的Book Keeper、加拿大公共檔案處的Wei T`O法、維也納國家圖書館的氫氧化鈣液態浸泡法及國立臺灣圖書館的Battelle脫酸法等均屬之。
其中臺灣分館的Battelle除酸法,是一種非水溶性的液態處理法,在1987年由德國國家技術研究部,提供1750萬馬克,委由德國法蘭克福Eschborn的Battelle工程技術公司研發製造,初期實驗係以Wei T`O法的液態非水溶性系統為參考,後經多次改良,到1994年Battelle除酸法正式上線運作,迄今已有德國萊比錫國家圖書館、瑞士國家圖書館、瑞士聯邦檔案局及臺灣的國立臺灣圖書館使用。
Battelle脫酸法係以鎂與鈦之乙氧化物(或稱醇化物,METE30;magnesium ethoxid-titanium ethoxid;Mg(OC2H5)2 and Ti(OC2H5)4)及四異丙基鈦酸脂(Titanisopropylat)Ti(OCH(CH3)2)4 等為溶質,因醇化物很容易與紙張中的水份起水解反應,在瞬間內即形成金屬氫氧化物,本系統即是利用此化學反應所產生之Mg(OH)2進行中和紙張內的酸,使酸性圖書文獻在經過正常除酸的化學醫療後,均可延長5-10倍之使用壽命。
臺灣分館Battelle大量除酸處理槽
資料來源:國立臺灣圖書館